我院教师金佳旭、刘家顺副教授带队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高端学术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5月14日至16日,以“岩石动力学与深地工程”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高端学术论坛”在江苏徐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矿山地震监测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协办。来自全国1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出席了本届会议。我院教师金佳旭、刘家顺副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周琳力和刘丰溥(贾宝新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杨梦泽(杨逾教授团队)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并作学术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蔚立元教授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周福宝教授致欢迎词,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委书记李海波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院士致辞。
大会设置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大会邀请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李海波研究员、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徐锡伟院长、东南大学李建春教授、重庆交通大学赵明阶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靖洪文教授、重庆大学周小平教授、天津大学夏开文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广清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黄炳香教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齐庆新教授、安徽理工大学马芹永教授、深圳大学朱建波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马占国教授等14位著名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
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了64个分会场报告,此外大会还组织了25个研究生论坛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岩石动力学的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等领域的前沿科技问题,围绕岩石动态力学特性测试的新技术方法、岩体工程动力响应及动力灾害防控、爆破、机械和微波等破岩机理和技术、岩石损伤破裂机制与数值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最新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报告会上,学术讨论气氛热烈,代表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与会代表和师生们普遍感到收获良多。
会上,我院师生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并与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刘家顺副教授结合近几年开展的软(岩)土实验工作与最新发表的科研成果,做了“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岩土体力学响应特征”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刘家顺副教授结合国家西部能源开采战略需求,提出从开挖卸荷围岩二次扰动应力状态重新分布调整入手,采用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和空心扭剪试验,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弱胶结软岩的流变特性和开挖扰动诱发的主应力轴定向剪切和旋转条件下弱胶结软岩的强度特性和非共轴塑性变形特性更为有效,为西部地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支撑。博士研究生周琳力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做了“小尺度复杂地质波速模型构建”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贾宝新教授团队在微震源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矿山采空、塌陷区复杂地质条件,分段构建了微震波传播速度模型,开展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证明了该模型能有效描述采空塌陷区的波速结构,为建立复杂地质条件下精细化波速模型,以及提高已知波速微震源定位精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会议期间,我院参会师生还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等参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示了个人和团队的研究学术成果与研究特色,提升了我校岩土工程学科的知名度。
大会开幕式
刘家顺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周琳力博士做学术报告
参会博士研究生代表合影
(供稿/刘家顺、金佳旭 编辑/陈立娟 审核/李永靖)